35名校園食品安全事件相關責任人被問責——這是湖南省婁底市紀委、婁底市監辦公室出租察局官方網站“婁底廉政網”近日的通報。
  通報顯示,婁底市下轄的漣源市、新化澎湖民宿縣2012年以來連續發生多起校園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嚴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損害當地教育工作形象。婁底市紀委、監察局決定通報3起事件及相關責任人員的處理情況。
  中國青年報記烤肉者註意到,已通報的3起校園食品衛生安全事件中,兩起與國家2011年發起的旨在解決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就餐問題的“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直接相關。
  35人遭問責的關鍵字背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就餐問題仍待破局。一邊是企業利益、學校責任的考量,一邊是千萬農村學生的食品安全問題,怎樣才能讓學校營養餐更安全?
  “汽車借款營養餐”事故頻發
  因為2013年9月發生多起校園食品衛生安全事故,婁底市被放在了聚光燈下。
  2013年12月20日,婁底廉政網發出《關於對漣源市、新化縣多起校園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及相關責任人員處理的通報》,公佈相關事件及責任人。不過,10天之後,這一消息才被當地多家媒體捕捉。
  最高級別的責任人是漣源市副市長聶志堅,他被給予行政警告處分,理由是作為分管教育工作的市政府領導,聶落實上級關於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校園食品衛生安全的決策部署不力,分管漣源市教育工作以來連續發生4起校園食品衛生安全事件。
  兩地教育局、政府採購辦、工商局、食藥監局、衛生局、財政局以及中學的有關負責人,均受到行政警告、行政記大過、行政記過、降職、調離、誡勉談話等處理。
  新化縣是通報涉事學校最多的縣。2013年9月11日至12日,該縣坐石鄉坐石完全小學、孟公鎮沙洲完全小學、奉家鎮中心小學等3所學校發生事故,共98名學生在食品企業配送營養餐後身體不適。
  “共排查就診小學生180人,最多時留觀84人。”當時媒體報道披露。
  僅半個月之後,厄運降臨到了與新化相鄰的漣源市學生身上。9月29日,該市古塘鄉甲全希望小學90餘名學生在食用企業配送營養餐後,出現身體不適。
  2013年更早些時候,營養餐也屢屢成為事故“疑凶”。當年6月、7月,漣源市至少發生兩起校園食品衛生安全事故,一位校長為此公開道歉,政府也一度收回同批營養餐。
  公開資料顯示,上述事件提及的營養餐,是我國2011年起面向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就餐問題的一項健康計劃。
  值得註意的是,被通報的事件中,存在問題的營養餐均由食品企業配送。而被通報的責任人中有人與企業存在經濟往來。
  據媒體報道,受頻發的食品安全事故影響,2013年10月,漣源市教育局決定,營養餐供應方式從企業供餐模式向學校食堂供餐模式轉變,同時陸續驗收達標的學校食堂,及時調整供餐模式,到2014年春季全市全面推行食堂供餐。
  至於兩地有關政府採購和營養餐配送企業違法問題,通報指出,由婁底市公安局、婁底市檢察院依法調查處理。
  “最糟糕的一種模式”
  多位學者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營養餐計劃目前存在三種運作模式,其一是農村學校自建食堂,其二是外包給其他企業每天配送,其三是定期配送。
  定期配送的模式通常出現在地理位置偏遠且沒有經濟能力建食堂的地區。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胡穎廉告訴記者,婁底市出現問題的學校主要選擇的是這種模式。
  “這對安全保障來說是最糟糕的一種模式。它等於是外包給社會上的一些企業,配送周期很長,比如,一周才配送一次。”胡穎廉說。
  胡穎廉說,即使是每周配送一次,也應該保障食品的安全。不過,婁底尤其是漣源市一刀切地採用了這種模式,“在政策決策的科學合理性上,我認為要打一個很大的問號”。
  在他看來,這種配送方式的弊端首先在於安全問題,其次是營養問題。他舉例說,一片麵包配送了一星期,即使沒有變質,營養效果也會打些折扣。
  胡穎廉說,黨中央和國務院希望偏遠地區的農村孩子吃上營養餐,但是地方政府在保證“落地”上沒有及時跟上。“比如,外包的企業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現在可能還沒有統一的、細化的規定”。
  一位學者稱,據其瞭解,有些地方政府的供餐模式是由市政府辦公室確定的。“它憑什麼直接確定?依據什麼科學標準直接定?這裡頭有很多東西值得追問”。
  記者註意到,通報披露,漣源市教育局先後兩次沒有依法依規進行企業供餐政府採購,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陽煌輝被問責。
  公益項目“免費午餐”發起人鄧飛說,他們嘗試與婁底市合作,例如在做飯環節請當地廚藝較好的村民,讓師生一起就餐,以此來保證質量和安全,同時,也希望能引入以村治校的機制,讓家長和村委會可以去學校查賬。
  鄧飛表示,企業配送營養餐,有可能會出現學校與企業的利益輸送問題,所以,他一直倡導學校自己建食堂提供飯菜。
  “具體到企業怎麼來操作,有什麼樣的規範流程,學校承擔什麼責任,教育部門承擔什麼責任,食藥監部門是什麼職權,學生家長有什麼樣參與的權利,這些都亟待細化。”胡穎廉說,對於社會治理來說,這些更為重要。
  政府不能包乾所有的事
  在受訪學者看來,營養餐涉及多部門的協調問題。營養餐的安全之路值得探索。
  一位學者分析說,教育部門在營養餐計划起主導作用,它主要希望學生吃得上營養餐,而學校的目標則是希望完成任務,“學校大多認為,最好不要在自己學校裡面建食堂,如果建了食堂出了事,那都是學校的責任”。
  通報所公示的營養餐計劃發生事故的農村學校,無一建有食堂。
  關註食品安全領域的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表示,學校加工模式的優點在於責任可追溯,且對質量的把控嚴格。
  當學校把責任往外推時,食藥監部門則希望把營養餐管好。因為一旦出現食品安全事故,食藥監部門將承擔責任。
  上述學者告訴記者,這些利益主體之間的博弈顯得較為微妙,它們的政策目標某種意義上不完全一致。“一個是要學生吃得上,一個是要吃得安全、吃得好。而且,地方政府還要考慮成本。”
  董金獅發現,目前中小學食品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食材、衛生、加工、運送、質量等方面。
  “一方面,加強政府監管是必須的;另一方面,在具體的機制上要更多承認市場機制。”胡穎廉說,以湖南漣源為例,多家沒有餐飲資質的食品企業作為中標主體來提供營養餐,“難道漣源市沒有一家有資質的企業做營養餐嗎?即便漣源沒有,婁底作為地級市也沒有嗎?”
  鄧飛則表示,公開透明才能防止出問題。免費午餐的理念之一是公開透明,公益組織將錢給學校,給每個學校配一臺智能手機,學校的每筆錢花出去,都要記賬,然後拍照傳給公益組織,公益組織再用嚴格的財務系統軟件分析,且把財務信息通過微博發佈,接受社會監督。
  鄧飛還建議學校從當地村民那購買食材,“村民肯定不會把有問題的食材賣給自己村的孩子吃吧?這比從外面買要安全多了”。  (原標題:湖南婁底問責35名校園食品安全責任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74slyyd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