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債務整合月18日消息(記者季蘇平)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資金,是中國城鎮化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兒。據國家開發銀行推算,未來3年,我國城鎮化投融資資金的需求量,至少要達到25萬億。這麼多的錢從哪兒來?中央提出的城鎮化任務清單給出了答案,即“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13-12-18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河南漯河市空冢郭鎮居民楊海英在過去短短兩三年的時間里,經歷了從村民到市民的“蛻變”。隨著她的戶口從“農業”變成“非農”,與之相關的設計裝潢養老、教育、生活都發生了的“巨變”。
  楊海英:“現在就是乾凈,都是裝里可得勁,水也方便,電也方便,洗澡也方便,啥都方便,黑了不住商是可多人跳里,唱哩,放音樂哩,住著是可得勁,比城裡還好哩。”
  一系列變化的背後還是需要“錢”做保障。漯河市空冢郭鎮鎮膠原蛋白長助理陳克松卻著實為這件事兒犯愁。
  陳克松:“最大的苦惱就是現在農村基礎包括鄉鎮經濟基礎太差,你想搞辦公室出租建設,沒資金你啥也弄不成。”
  巧婦尚且難為無米之炊,城鎮化也不可能憑空畫大餅,解決錢從哪裡來,花到哪裡去,顯然是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不得不解決的問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央提出要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其中包括政府資金,也包括民間資本,而前者又由地稅收入、轉移支付、地方債券、政策性貸款等組成。在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看來,不同來源的資金要花到不同地方。
  易鵬:“可持續、有回報的這些項目應該交給民間資本,第二塊,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有些項目是沒有什麼投資回報,甚至投下去是虧損的,這項項目就應該有政府來掏錢了。”
  政府的錢固然重要,城鎮化的發展,國家只是一個支點,更重要的是依靠社會和市場的力量。以前從上到下都嚷嚷著城鎮化沒錢,究其原因,還是過分依靠政府。只有讓市場發揮效力,城鎮化的活力才能真正被激發。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城鎮化的發展,財政只是一個渠道,城鎮化發展要通過政策完善,要調動市場和社會的投入,這是城鎮化發展的一個主題渠道。”
  然而,城市公用設施投資運營能吸引市場的青睞嗎?易鵬認為“沒問題”。
  易鵬:“其實理順了價格機制以後,實際上還是有一些利潤,但是這個利潤不會太高。因為政府特需經營的利潤不會太高。但是,如果進入市場化改革,融資成本降低的情況下,有一些資本還是偏向於中長期回報比較穩定的資產領域中間。”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新聞熱線4008000088,撥打熱線電話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反饋。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報道事實、揭開真相。)  (原標題:城鎮化系列之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74slyyd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